正在阅读:曹杰:用镜头留下时光
分享文章
分享到: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本地资讯 / 社区直通 / 正文

20200330170838_0973.jpg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曹杰:用镜头留下时光

转载 郝诗光2020/09/14 11:06:12 发布 来源:鄂东晚报 作者:王桑 21585 阅读 0 评论 17 点赞

“杰哥,您都奔六了,还背个几十斤重的相机包,上山下乡、走街串巷……究竟图个什么?”

“热爱呗!我把摄影当作生活的一种方式,这是我的追求和梦想……”

“捕捉一个瞬间,而非雕琢一个画面。一个优秀的摄影师,一定要有一双发现美并欣赏美的眼睛。”他如是说。

他,曹杰,黄冈文艺圈中快乐的“杰哥”。

爱好文学 成为著名诗人王英的门生

1961年元旦,曹杰出生在浠水县丁司垱镇程家山村。

18岁时,他在原浠水县十月机械厂当钳工,工作之余对诗歌颇感兴趣,经常试着走进那片令他向往的文学园地。

那年夏天,他听说浠水县文化馆出了个声名远播的王诗人,便满怀激情地慕名前去拜访。

没曾想,当时就去吃了个闭门羹,旁人指引说王诗人到河边构思新诗去了。他沿着河岸一路寻找,在河的上游处见到了王诗人——被郭沫若誉为“农民骄子、文化主人”的新中国第一代农民诗人王英。

王英上下打量着眼前这个汗流浃背的小伙子,赶紧掏出一块小手帕递过来,让他擦擦额头上的汗。第一次见面,他们在沙滩的草坪上席地而坐,毫不拘束,如神交已久的朋友,畅谈诗歌创作。

一来二往,他总是以王老师相称,便水到渠成成为王英的第一个学生。

偶尔,他下班后路过熟食铺就买些猪油渣带到王老师住处,王英便从食堂打点菜和米饭回来,将猪油渣和萝卜白菜混在一块儿,放在小煤油炉子上慢慢地煮着,烫上一壶乡间作坊酿造的谷酒,师生二人边谈边品。

“有时,王老师诗兴大发,会立刻放下手中的筷子,奋笔挥就一首,就着醉意的吟唱起来。我们互相碰杯,齐声吟唱,那腔儿、那调儿、那味儿、那情那景至今让我记忆犹新。”

他回忆与王英的过往,如打开一幅尘封已久的珍藏画卷。

就这样,一年半的闲暇时光,他几乎是跟着王英学写诗歌,这段经历为他日后步入业余文学创作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79年初冬,曹杰从厂里应征入伍。

到了部队后,师生二人书信交流,在王英老师的精心传授和鼓励鞭策下,他发表了诗歌处女作《爱情的记忆》,自此一些作品陆续见之于各种报刊和杂志。

1982年底,他从部队复员回到了浠水家乡。王英老师又邀他一起创办“王英诗歌讲习班”,并编印《乡风》诗报作为讲习班学员习作发表园地。在印刷厂,他们自己动手拣铅字排版,那时用的是转盘式小型人工印刷机,有时忙到中午肚子饿了,两人便就着早餐剩下的干馍啃上几口。就这样,王英诗歌讲习班很快办了起来,第一期《乡风》诗报也顺利出刊了。

那是一段弥足珍贵的时光,与王英老师相处的点点滴滴,一直留存在他的记忆中。

2013年12月,86岁的老诗人王英因病去世。

“归去来兮/ 一个不死的诗人/锻造了涅槃般的诗魂……”

他在《不再歌唱的百灵》写下了这样的诗句悼念老师王英。

结缘摄影 从门外汉到摄影家

1988年,曹杰任浠水县交通局《浠水县交通志》领导小组成员、常务编辑。

志书需要大量图片,他带着原浠水县文化馆老摄影家蔡定文在全县相关地点拍摄。历时半年,他们走遍了浠水县域的港口码头和道路桥梁,以及巴河、散花、兰溪、白莲、绿杨等乡镇的大街小巷。那时用的是“海欧”牌胶片机,胶卷在暗室里冲洗后,从近千张图片资料中筛选后再编入志书,《浠水县交通志》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出来,深受业界好评。1993年该志书出版,获湖北省志书二等奖。

自此,他与摄影结缘,对摄影也产生了浓厚兴趣。

那时相机还是一种奢侈品,加之工作调动及诸多方面的原因,编完志书,他与摄影也就渐行渐远。

2008年,他任清泉交通管理站副站长,分管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单位买了一部索尼“傻瓜机",又重新燃起了他的摄影梦。

作为一个摄影方面的门外汉,他一边自学一边在实践中摸索,在摄影的天地里自得其乐。

2012年,他退二线后与老伴随女儿客居黄州城,终于有时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于是他又重拾作家梦,在写作之余开始学摄影,并毫不犹豫掏钱去买了一部索尼小卡片机。

2014年春季,在黄冈市摄影家协会举办的“遗爱湖摄影展”上,他拿着小卡片机,穿梭在“长枪短炮"之间,他的痴迷举动,引起了同在现场的原《黄冈日报》社摄影部主任、著名摄影家赵毅先生的关注。

在活动结束返程途中,他与赵毅碰巧同路,一路上赵毅谈着摄影体会,让他大开眼界。赵毅鼓励他去买部单反相机,他便顺势提出拜赵毅为师,没想到,赵毅很爽快答应了。第二天,他凑齐了1.4万元,赵毅陪着他去买了一部佳能单反相机,并在现场手把手教他如何使用……

至此,他才算正式步入摄影圈子。

“想学摄影就得先学做人,很多事情都是功夫在身外。”师傅赵毅这句话,他一直当座右铭,时刻铭记于心。

勤于学习,虚心请教,他慢慢也摸出了一点门道。

拍人像、拍风光、拍人文、拍民俗……成天摸爬滚打在摄影圈里,男女老少都尊称他为“杰哥”,他也因而乐此不疲。

《天堂情话》《古羊寨日出》《古羊云海》《巴河莲藕甜又香》……等等,许多的摄影作品开始见诸于各大媒体。

2017年,他的摄影作品《古羊寨日出》荣获“第27届湖北省摄影艺术展优秀奖”,还获“秀美平湖——魅力金沙湾"旅游风光摄影大赛三等奖。

艺无定律。曹杰表示,他向来注重前期拍摄,保持照片原有的自然风格,追求内容清新,主题突出,以拍出人物的神韵和物体的特性为主攻方向。他说,一幅作品的成败,不完全取决于器材,重要的是镜头后面的大脑。在拍摄感觉到位的同时,首先要让自己眼前一亮,让镜头说话,走图文并茂的路子,这样才能引起观者的共鸣。

一路走来,他先后在全国各级各地报刊杂志媒体上发表近四十万字、千余篇(首、幅)散文、诗歌和摄影作品。

淡泊名利 苦中作乐捕捉最美瞬间

一头牛在吃草,一只鸟儿停在牛背上,一只白鹭站在牛的身旁静静地凝望……为了捕捉这个最美瞬间,他可以静静等候两小时。

一张赏心悦目的照片背后,总有着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记得,《黄冈日报》曾刊登了一幅他的摄影作品《香魂》,作品拍得十分传神,好评如潮。拍摄这张照片的那天早上,他拿着相机在一口荷花池塘边观察,突然发现有两只鸳鸯游向荷花,便专注地想靠近拍摄,一不留神就掉进了池塘里,齐腰深的泥水让他顿时醒悟过来,于是本能地用右手朝空中举起相机,左手扯住岸边的茅草,奋力地往岸上爬。上岸后,他定了定神,这才意识到放在裤袋里的手机,伸手掏出来一看,手机早已被泥水浸泡,裤子全是污水泥巴。

像这样为了捕捉美丽瞬间,忘我投入地闹出笑话和意外的故事俯拾皆是,提起这些他总是一笑了之,苦中作乐不言而喻。

2016年7月,黄冈境内连续发生多场强降雨,汛情、险情和灾情接踵而至,他积极参与市摄协组织的防汛救灾拍摄小组活动,穿梭于全市防汛救灾现场,拍摄了大量纪实图片,见诸于报刊杂志。

2017年,他受邀请参加 “荆楚红色文艺轻骑兵黄冈市文联小分队”,连续几年奔赴全市8个县市区中的40多个边远乡镇、贫困山村以及企业和社区,拍摄5万余张图片,制作美篇和各个报社及自媒体平台用稿40多次,点击率达百万人次,受到了市委宣传部、市文联的充分肯定和表彰。

“作为一名老党员,一个退伍老兵,一位业余摄影人,应淡泊名利,不计得失,肩负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充分运用一技之长,精心捕捉触动人心的每一个正能量瞬间。”他深有感触地说。

2018年,曹杰被评为“湖北省第四届优秀文艺志愿者”荣誉称号。

2019年11月15日,闻一多诞辰120周年纪念活动在浠水举行。活动间隙,湖北省文联主席、著名作家刘醒龙为曹杰写下“留下时光"墨宝,让他深受激励和鼓舞。

追昔抚今,艺无止境,未来可期。正如他在《六十感怀》诗中所言:“半世躬耕半老人,子孙绕膝享天伦。偷来弯月吟新句,一曲高歌尤爽神。”最美不过夕阳红,曹杰的文学艺术之路或许才刚刚起步……

已有0人点赞

微信图片_20200513084817.jpg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