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黄州贴吧 / 英山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的突围之路

黄州贴吧.jpg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 #创业故事#英山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的突围之路

    2020/10/06 19:49:06 发布4990 浏览0 回复0 点赞
我不是杠精
管理
普通会员

帖子:2

精华:0

注册:2017/01/15 20:23:55

近日,笔者受邀为英山县申报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项目进行策划、规划并撰写创建方案,对英山县的茶叶、旅游、药材、果蔬、康养产业进行了深度调研与梳理,发现英山县的这些产业各有可圈可点之处,但是,作为一名在农产品品牌战场上血拼过的战士,作为故乡的一名游子,对英山县的这些产业发展依然有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哀叹,所以,特意撰写此文,以供参考。

在茶叶、旅游、药材、果蔬、康养五大产业中,茶叶与药材种植面积都已经超过20多万亩,有浩大蓬勃之势,但是,英山云雾茶的区域公共品牌在茶叶品牌的江湖中依然叫好不叫座,英山道地药材的区域品牌创建正披星戴月日夜兼程行走在路上,英山旅游因为一句广告语“中国好空气,英山森呼吸”而鹤立鸡群,名声鹊起,英山果蔬还未形成产业之势,英山康养条件得天独厚,但如何布局有待战略规划。

在谈英山目前现有产业的问题之前,我们先看一看英山的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的两个特殊案例。

第一个案例是蚕桑产业,记得以前英山的所有宣传中都讲英山有二条龙,一条青龙,指茶叶;一条白龙,指丝绸。但是现在基本已经不谈蚕桑丝绸这个产业了,因为英山已经很难找到种桑养蚕的人了,这个产业的没落虽然有这个产业本身的问题,但是对于英山来说,曾经是个大产业,英山县的历届政府都花了大力气,最终没有成功转型,而导致没落却不得不值得深思,英山县好不容举全县之力,扶植起蚕桑丝绸产业,却因为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种种问题而任其自生自灭,最终彻底放弃。这就像挖井取水的故事一样,好不容易举全县之力挖出了一口井,结果刚刚尝到这口井水的清澈、甘甜,却因为一时出现了污浊而放弃了这口井。表面上看,这是物竞天择自然淘汰的结果,但是,笔者认为,深层次的原因是对这个产业的发展缺少战略规划,缺少产业链的转型升级与产业价值的拓展与延伸,我们只关注到桑蚕可以做丝绸及其丝绸制品,而忽略了桑树桑叶的其他价值与用途。桑树与桑叶本身就是药食同源的东西,可以研发出一系列的桑叶、桑果产品,而且都与康养息息相关。桑叶还可以养殖禽畜,养殖出来的禽畜品质更具特色。关于蚕桑产业,只要再挖一锄头,就可以挖出更清澈更甘甜的井水,但是英山却任其消亡。而在发展这个产业过程中创建的英山丝绸这个区域公共品牌也摇摇欲坠,桑之不存,蚕何以附,丝绸何来,品牌何存?虽然还有几家当年的明星企业在苦苦坚持,但这对于英山来说,却是一个巨大的损失,这既是产业之痛,也是英山创建区域公共品牌之痛。耗费几代人的努力,最后功亏一篑。

第二个案列是板栗产业,以前板栗曾经作为大别山的一个主要扶贫产业,直到现在,唯有“罗田板栗”尚存一丝气息,不可否认的是它并没有起到扶贫脱贫的作用,相反,许多老百姓因为打板栗过程中,防护不当,板栗刺球刺伤眼睛而导致失明。而围绕板栗这个产业,大别山区对板栗的研究与开发远远落后于云贵川,在大别山区对板栗树无可奈何欲一伐而快之时,云南某地却在大量发展板栗种植,作为扶贫的主导产业来抓,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将板栗研发出了系列的产品,最受欢迎的就是板栗即食休闲食品,一颗板栗就是一个小包装,撕袋即食,受到广大青少年的喜爱,成为爆款的网红产品。而另外一个地区则将板栗产业转型到养殖梅花鹿产业,因为梅花鹿喜欢吃板栗树叶,而且能预防疾病,英山的那么多板栗树是全部砍伐掉,还是转型养殖?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而梅花鹿的系列产品与康养产业则又有着密切的关系。

从上面两个案例不难看出,一个产业的好与坏没有绝对,只有这个产业的转型与延伸。任何品牌都离不开产业。所以,产业是品牌的基石,品牌是产业的灵魂。而许多地方政府都只抓产业,不谈灵魂,而又不断哀叹我们的农产品很难卖得动,很难卖得出价钱。那么英山的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到底存在什么问题呢?下面以茶叶与药材为列进行剖析。

茶叶区域公共品牌面临的问题

问题一:英山云雾茶没有品牌定位,导致英山云雾茶到底是个什么茶说不清楚,说不清楚是因为没有标准,或者说有标准但没有执行。同时还缺少对消费者的研究,到底哪些人喜欢喝英山云雾茶?我们的忠实消费群体是那些人?而哪些人是可以教育转化为我们的消费群体?正如邻家有女初长成,如何找到金龟婿则是一个课题。品牌的定位来源于对产品差异化的定位,因此,找到英山云雾茶的差异化是对其品牌定位的关键。

问题二:英山云雾茶没有品类创新,导致茶业江湖中一直以为英山只产绿茶,而绿茶的江湖早已腥风血雨,血海成河,英山云雾想要亮剑却始终没有亮剑的机会,虽然英山云雾茶在江湖,但江湖早已无英山云雾的传说。而相反,那些不谈茶,却愿意为一杯红茶、奶茶、黑茶多付10元钱,20元钱的消费主力军却比比皆是。据笔者了解,目前在茶品类创新领域,将好茶与好水结合在一起,以卖水的名义卖茶,以卖杯子的名义卖茶的也是一位英山老乡,只不过,他目前卖的还不是英山茶而已。品类的创新对于区域公共品牌来说,是一个华丽的转身,也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结果。如果没有品类的创新,则说明这个产业一直在原地踏步。也许一个品类代表一个年代,代表一个阶层,如果英山云雾茶不进行品类创新,则会错失一个年代,错失一个社会阶层。

问题三:英山云雾茶没有系统性的传播体系。英山云雾茶的传播模式都是比较传统的方式,从最开始的拍卖,到每年举办茶叶文化旅游节,到县长直播带货,都是些传统的传播方式,所以很难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只是一群英山人的自娱自乐,自嗨自醉,纵观英山举办的历届各种活动,没有一场活动成为一场爆发性、病毒式的传播,所以,人们对英山云雾茶的品牌知之甚少。这种零星式的传播是很难将英山云雾茶这个区域公共品牌根植到消费者心中的。但是话又说回来,英山县的相关部门的确花了大量的精力、物力、财力为创建英山云雾茶区域公共品牌而做出了各种尝试与努力,但是这种付出与收获是不对等的,也很难让英山的茶业企业和茶农感恩。

道地药材区域公共品牌面临的问题

问题一:英山道地药材与老百姓的日常消费关联性不强,因为老百姓的日常消费主要以食为天,只有当有了疾病才会去消费药,所以,让药食同源的产品进入平常百姓家,才能建立消费者对英山道底药材的认知,认同,认购;让可以深度开发的道地英山药材进入科研机构的课题,才能彰显英山物华天宝的优势,才会真正造福于社会,造福于人民。

问题二:英山道地药材的消费场景有待构建。步入新零售时代,中国消费者的主权意识不断崛起,得需求者得市场,消费者成为未来零售的核心。面对需求多元化、快速化且矛盾的超级消费者,机会似乎无处不在,挑战也进一步加剧。尼尔森报告显示,中国消费者无论在“服务”还是“产品”方面,都具有明显的双重标准:服务方面,消费者对于日常需求的满足毫无耐心,要求即刻实现,相反他们为了喜欢的东西可以不惜等待排队几小时;产品方面,消费者比任何时候都精明,会理性选择高性价比产品,但是对于那些符合自己风格和兴趣的产品,又可以不计成本,任性消费。传统的营销需求是清晰的,而新时代的需求随着产业和消费者的同时进步,让需求开始变的模糊起来,场景就成为了互联网时代的新用户需求,“抢夺场景”就是抢夺流量、抢夺一个和消费者沟通的入口,抢夺更多的机会。因此,英山道底药材的新消费场景不能只局限于药店、医院,而更应该无处不在。

问题三:英山道地药材的渊源与传统文化、康养文化的结合有待加强。英山的天麻早已家喻户晓,但是,英山的天麻都只作为原材料卖到别地方,而真正产自英山,加工在英山,销售出自英山的成品天麻却少之又少。而与之相关的系类产品也少之又少。如果将英山的道地药材与中医养生结合起来,与膳食结合起来,与文化结合起来,英山的道地药材就会长出无形的翅膀,就会幻化出产业的魅力。真正成为老百姓的治穷药,致富药。

区域公共品牌的突围之路

创建与维护区域公共品牌是一个系统性、持续性、创新性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笔者凭借多年的品牌孵化之路,为英山县的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突围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建立四位一体的品牌孵化组织体系。所谓四位即:政府、协会、企业、第三方机构,以前很多人只讲前三位,而忽视了第三方机构,而第三方机构则代表着智库、渠道,这四个方面的组织缺一不可。很多地方创建区域公共品牌做了许多无用功,走了许多弯路,最后还不得其法,任何时代,闭门造车都是造不出好车的。只有借智,借力,借势,借市,才能真正找到一条符合本地产业发展,形成品质化与差异化共存的文化基因,才能为品牌的突围找到一条宽阔大道。在品牌孵化过程中,政府要做好引导工作;协会要做好监督与管理工作;企业要做好产品品质;第三方机构要做好品牌策划与市场营销。四方共同建立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合力,为英山区域公共品牌进行一场持久战。一定要找能策划并能执行的第三方机构,只能策划,不能执行的方案都是不能落地的方案,都是隔靴搔痒、隔山打牛,对品牌孵化不起任何作用。任何一个明星如果没有一个经纪机构帮他炒作,那么他肯定不会爆红很久,肯定不会成为最耀眼的一颗;一个产业,一个品牌,如果没有一个经纪机构去持续性的运作,那么他只会是流星而不会是明星。目前中国很多地方的品牌创建工作都是混战的状态,只要有消费者的地方,所有人都扑上去,最后的结果是全军覆没。我们要针对各自的优势,来服务不同的消费者:擅长做茶叶和药材出口的企业就大力发展出口业务;擅长做礼品市场的就做好礼品市场;擅长做批发、零售渠道的就做好批发、零售的渠道。

第二:聚合培训资源创新培训方式。培训是产业的驱动器,是思想的播种机,是合格人才输出的源泉,国家之所以重视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就是因为重视培训的这些功能,只有先用思想武装新型职业农民,才能实现农业的现代化、标准化、品牌化,但是,很多地方政府将这项培训工程做成了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将这项工作流于形式,导致新型职业农民不爱参加这些培训,因为一堂不能给人启发的课不如一场痛快淋漓的劳动。英山县要想在品牌孵化上做出效果,必须将各职能部门的培训资源整合起来,委托或联合第三方专业机构成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学校,研发专门的培训课程,创新培训方式,提高培训质量,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落到实处。有了这批与时俱进的新型职业农民,英山的产业才有发展的强劲动力。通过第三方机构聘请国内外渠道商、品牌孵化机构、专家学者来英山授课,建立永不谢幕的产业论坛、品牌论坛,加强英山与外界的联系,建立英山产业智库,这是一条捷径。

第三:构建多元化消费场景,强化体验式营销模式。这次我们撰写的英山县申报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项目创建方案就是围绕英山的茶产业,构建田园综合体与康养小镇这两个主题消费场景,实现茶旅融合、茶药融合、茶果蔬融合、茶康养融合,目的就是强化体验式营销。目前,英山有两家企业在体验式营销方面做出了表率,一家是湖北先秾坛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一家是湖北怡莲阳光丝绸纺织有限公司,他们都是通过消费者的深度体验与课堂教育相结合的旅购模式,实现每天几十万元甚至几百万元的销售额。英山的区域品牌突围应该在多元化消费场景的构建上多做文章,尤其是康养产业的崛起,更离不开这种体验营销模式。

第四:针对英山县茶叶与药材区域公共品牌存在的问题,笔者不逐一展开,以后会在专门的文章或课程中详细阐述。

今晨,笔者在微信朋友圈有感而发:四旬已过,半生薄凉。也曾克己奋发,胸怀激荡,幻想红衣白马,气吐眉扬。终是柴米挫了锐气,染了风霜,江湖故人,十年奔忙。游子倦,午夜知音,如今书生一梦笑黄梁。举杯畅饮不敢醉,终怕他乡牵挂。卧榻之地,无人归呀。

最后,笔者强调一点,无论任何战争,都离不开战略与战术的问题,英山区域公共品牌的问题,其实是首先因为在战略上出现问题,而后在战术上又落后于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落后于这个血雨腥风的江湖,所以,英山的区域公共品牌创建之路显得力不从心。在英山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突围之际,在回归故乡的路上,我们已经召集各方战士,汇聚各方力量,为故乡而战,为品牌而战,道阻且长,行将必至。

以下内容回复后可见

已有0人打赏

已有0人点赞

0人赞

1215005513.jpg

    加载中...
    分享到:

    回复楼主

    该帖子已经关闭回复
    回复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超级管理

    发布新帖 帖子管理 返回顶部